康复的基本概念
康复的定义: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,康复是指综合、协调地应用医学的、教育的、职业的、社会的和其它措施,对残疾者进行治疗、训练和辅助,尽量补偿、提高或者恢复其丧失或削弱的功能,增强其能力,促进其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。
在现代社会中,残疾人和任何健全人一样,都有作为人所与生俱有的生存权利,但是身体和精神的障碍却使其权利、资格和尊严遭到损害。康复的意义就在于恢复这种做人的基本权利,因此,康复的含义不仅包括预防、治疗、训练等方面,还包括恢复人类天赋权利的意义。
康复对象:
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。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,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,慢性病和老年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,因此,康复的对象还应包括老年人及慢性病人。
常见的康复病种为脑血管意外、脊髓损伤、颅脑损伤、截肢、手部损伤、关节炎、脑性瘫痪、智力发育低下、情绪及行为障碍、心肺疾患、营养不良性残疾以及盲、聋、哑等残疾。
康复的原则:
残疾使残疾人暂时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。对残疾人通过功能训练,整体康复,最终目的是使其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成员,重新参加社会生活,履行社会职责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需在康复工作中为残疾人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,使其获得重返社会的功能,因此提出全面康复。现代康复遵循的全面康复原则。
凡是医学上为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应用的功能诊断、治疗、训练和预防的技术和科学,称为医学康复。医学康复的工作内容包括功能测定和康复治疗。医学康复的主要手段有:物理治疗、运动治疗、作业治疗、语言治疗、营养治疗、康复工程等。必要时还应用手术治疗。
医学康复在康复的全部工作中,占有重要地位,是残疾者得以全面康复的基础,对于康复目标的实现,起着重要的作用。